講師:張日新老師
補充一些咖啡相關的資料:
目前咖啡的生產國約有六十國,大多是位於標高300~400公尺的地區,有時也有在標高2000~2500公尺的高地栽培咖啡樹,但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坡地所栽種者,聽說品質較好。最適合栽培咖啡樹的條件是:年雨量平均為1500~2000公厘,而平均溫度為20度左右,不會降霜的地區。
咖啡是屬於阿卡那科常綠樹植物,若是野生的,甚至可以長到八公尺以上。但在農園中都將高度剪至二公尺左右,以保咖啡豆的品質,並便於管理。目前最主要栽種的樹種有阿拉比卡種、羅布斯塔種(卡內弗拉種)及利比里卡種等三原種。其又可細分為數十種品種,在生產、流通及交易時、也都會加以區別的。 即使是在同一生產國中,也會因為各地區的氣候、海拔、土質的不同,而微妙的影響及咖啡豆的風味及品質,以及產生各自的特徵來。因此依品種、產地、品牌的不同,會有各自不同的屬性;故無法將一國的咖啡豆之特徵,僅以一句話來形容的!
◎咖啡豆的規格與等級
A.水洗式/非水洗式
水洗式: 於水槽中,以水流及器具摩擦後,去除果肉及膠質後乾燥,稱為水洗式咖啡豆,其品質均一。
非水洗式:陽光自然乾燥後,以去殼機除去果肉果皮,其品質不穩定。
B.平豆/圓豆
咖啡的果實是由兩顆橢圓形的種子相對組成的。互相銜接的一面為平坦的接面,稱為平豆。但也有由一顆圓形種子組成的,稱為圓豆,其味道並無不同。熟而紅的咖啡櫻桃,是有多重構造的。最中間即是咖啡豆的前身,淡綠色的種子。
一般而言,咖啡的果實是由兩顆橢圓形的種子相對組成的。互相銜接的那一面則是平坦的接面,故稱之為平豆。但也有由一顆圓形種子組成的,其味道並無不同。
C.咖啡豆的大小
過濾網號碼 (mesh no.) 咖啡豆大小
平豆:
20~19 特大
18 大
17 準大
16 普通
15 中
14 小
13~12 特小
圓豆:
13~12 大
11 準大
10 普通
9 中
8 小
D.海拔
依照栽培地的海拔標高,可分三、四、七等各等級。一般而言,高地豆較低地豆的品質佳,而且因運費增加,價格也較高。
等級 名稱 海拔標高(公尺)
1 特等豆 1.500~
2 上等豆 1.200~1.500~
3 中等豆 1.000~1.200
4 特等水洗豆 900~1.000
5 上等水洗豆 760~900
6 特優水洗豆 610~760
7 優等水洗豆 ~610
E.品質
依統計方法,將一定量的樣品中所含之摻雜物的種類與數量換算成百分比「瘕疵數」,決定品質類的依據,瑕疵數越小,品質越高。
F.口味
巴西、海地、肯亞、薩依等國均有其獨自的測試口味方法,經過口味測試後方可出口。
咖啡種類:
阿拉比卡種約佔全世界咖啡產量的三分之二。不適於生長在高溫、低溫、多雨、少雨的地區,豆呈橢圓肩平型,其特徵為香濃而品質較佳。
羅布斯塔種則是苦而不酸,香味也不是很好,所以適合製成混合咖啡。在阿拉比卡種中混合適量的羅布斯塔種,通常被使用來沖泡冰咖啡、即溶咖啡及罐裝咖啡。其特徵是生長於低地。抗病力強。
利比里卡種的品質、產量都不佳,大部分出口至歐洲,而沒有進口到日本。
ps:以上的資料來源是經由yahoo知識搜尋來的,所以很抱歉我也不知道出處,因為它並沒有標明
早上課程:
先來複習一下過濾式滴漏法(濾紙式)咖啡教學。
介紹一下今天的咖啡豆~多明尼加咖啡豆。因為今天泡咖啡是採用濾紙式,因此咖啡豆的使用我們將混合各半的淺、深烘焙的多明尼加咖啡豆,來增加泡出來的咖啡風味。
↑今天使用的是多明尼加3A等級
↑來張特寫,豆子看起來好可口喔(每人嗑了兩顆,當然是要分辨淺、深烘焙的不同囉,絕不是貪吃)
↑因為方便性帶來的小型磨豆機, 以及兩壺老師先泡給大家嚐味道的濾紙式多明尼加咖啡
↑同學們,正努力的練習泡咖啡(看她們多認真的~比Ya阿)
↑不太會泡嗎?沒關係,老師再來示範一下
↑老師說:如果連寬嘴口的水壺,你也能拿的得心應手,畫出漂亮的螺旋澆水法,年輕人,您就成功啦~但很難,allol就真的拿寬嘴口壺泡的蠻爛的,每次都沒泡出咖啡本位,倒是泡壞了的酸味令人喝的,還是多多練習,加油加油!!
下午課程:
以茶的介紹,與實際泡茶練習,喝不同品種的茶來學習。
老師總共帶來了幾款茶,讓每位同學嚐鮮
↑依序為:1.阿薩姆紅茶。2.錫蘭紅茶。3.大吉嶺茶。4.椰子茶。5.小藍莓茶。6.黑醋栗茶。7.英國早餐茶。8.伯爵紅茶。
(4~8都是屬於調味紅茶類)
↑老師認真的教學
↑這些的下午茶時間是不是很愉快丫
ps:講義是老師的智慧財產,就不在此多做解釋,同學就自己看囉
留言列表